“最后,闽浙一带本就沿海,造船技术更是非比寻常,我叶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盐务生意,在那边也有不少靠得住的朋友,这朱厚照夺了大家的利润,对他不满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呢!”
“到时候要是还能联系上倭寇,这下想不乱都难,最后还是得请王爷您来出面主持大局!”
听了叶贽的分析,朱宸濠也冷静下来了,对啊,自己又何必盯着湖广不放呢,只要退居了闽浙一带,那么处处都是活路,一时间,朱宸濠觉得自己又行了,叶贽也重新被朱宸濠奉为了坐上宾。
看着叶贽又要盖过自己的风头,刘国豪立马就不乐意了,开口道:“殿下他本就是真龙子,又何必要逃呢?叶大人这是不相信殿下的命所在吗?再者,我濠勇军如此精锐,人数众多,又何愁怕了那皇帝。”
“本以为叶大人是个忠臣,没想到你居然让殿下勾结倭寇,莫非是想害殿下百年之后被人唾弃吗!”
“还请殿下三思啊!”刘国豪完就一脸真诚的拜倒了下去。
看着自己的爱卿开了口,朱宸濠又开始有些摇摆不定了,一方面他确实相信自己的命所在,另一方面也怕多年以后被人扣上一个“勾结倭寇”的罪名,一下子就纠结了起来。
眼看这个弄臣又来捣乱,叶贽也是心头发凉,这朝廷上总有这么一群人,根本不会考虑和顾及国家的利益,只要是与自己意见相反利益相冲的事情,必定要站出来杠一下,实在是令人生厌。
可是如今大事就在眼前,叶贽也没了与之争吵的心思,毕竟自己总是与此人不合也不利于大家的共同利益。只好叹了口气开口道。
“刘大人言之有理,可是当年朱棣谋权篡位,现在又是否有人一直辱骂他呢?只要殿下事成之后,励精图治,又怎会怕被人议论呢?”
“刘大人,何为三思呢?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这才叫三思。”
“知道了危险就要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百姓都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我等又怎能不知呢?”
“躲开危险,躲到人家不再注意你的地方,积蓄和保留自己的力量,这就叫思退。”
“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一步棋走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只有如此方位三思而后行,方才能化解僵局,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才能图谋大事。”
听了叶贽的话,刘国豪也沉默了,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叶贽的才能和言之有理呢?只不过是内心的自尊心嫉妒心和利益熏心在作怪罢了,如今看见叶贽心平气和地与自己谈论,又想到如今的局面,确实不该再与之争吵。
于是刘国豪也是对着叶贽弓了弓腰道:“叶大人言之有理,国豪受教了。”
看到此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叶贽也是满意的点零头,同僚之间的关系,又岂能太僵呢?
看到两位智囊都达成了共识,朱宸濠也痛下决心,同意了暂时退居闽浙一带,联系当地的力量和倭寇,再做打算。
……
当夜,叶贽就让欧阳修,文祥,杨士奇,解缙的后人抬出了自己祖宗的名号,以后饶名义开始撰写文章。
其中更是以文祥的嫡系最甚,文祥在历史上本就凭着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拒绝元朝的高官厚禄一心为国殉葬的作风成了士林的模范,更是成了忠义的代言人,要是有了他的大旗,还怕自己占不住道义吗?
只是可惜这该死的嫡系继承人死活都不愿意动手为朱宸濠撰文,气的叶贽直接让人动了刑,可是此人还是宁死不屈,不愿意辱没了祖宗的光辉和自家的门楣。
终于在杀了四位近支嫡系之后,总算找出了一个软骨头写下了这篇洋洋洒洒的忠统道正疏,明了正统的重要性,开始让人发行推广下。
此后又是动用欧阳修,杨士奇,解缙的后人和这些英才的影响力开始为朱宸濠招兵买马,还真的让不少落第的举子感受到了朝廷的“不公”,居然让自己如此大才之人不第,纷纷投入了朱宸濠的怀抱,企图走一条人生捷径。
最后还让马文升的胞弟马文超对自己的哥哥隔空喊话,让马文超趁朱厚照不在京城,利用自己兵部尚书的职务之便,勾结两京勋贵作乱,与朱宸濠里应外合遥相呼应,打朱厚照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哈哈故意“流露”出了马文超对茨赞同和支持,朱宸濠还广布下封马文超为太子太保,明国公,入阁为相。
安排好了一切,朱宸濠就下令全军撤退,暂避锋芒,退居闽浙一带,一时间全军哗然,以为是自己的末日到了,士气低落不已。
最后还是叶贽狠下决心,除了带走南昌府的五万精壮做苦力之外,大军途经的一切地方州府,均可任由他们肆意劫掠两个时辰,一直到闽浙地区为止。
有了这样丰厚的奖励,整个濠勇军又一次的爆发出了生机和活力,赶起路来竟然比往常快了不少,甚至一些地方官军都要自叹不如。
而这个决定,也彻底宣告着江西全境被朱宸濠给彻底放弃,只是可怜帘地沿途的百姓,又要遭受一次无妄之灾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人诚不欺我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