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踢球原来要做化学题(2 / 2)少年不识球滋味首页

左晓桓呢,也仿佛一下子开了窍,跑位上总是自觉跟队友呼应:队友传球给他,他要么横敲给凌纪安,要么等路峥套边后再给他做球,总之,不再和对方边后卫作无谓的纠缠。

这要放到武学上,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你越不单打独斗,死缠烂带,他就越不知道该怎么防你。

大概是揣了一个进球在兜里,心里有了底,左晓桓几脚传中都准确地找到了项南。要不是项南脚风欠佳,比分恐怕早就再次改写了。

凌纪安看胜局已定,挥手示意场边的许复山和管云遥热身,准备上场。

连着三场比赛,这两人都是替补。坐在板凳上看着队友呼啸沙场,这种滋味一定超级难受。每当想到这些,凌纪安心里总是充满歉疚,而最好的安抚办法,莫过于请他们上场杀敌。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有朝一日正式启动11人制的正规作战,不过这对人手、裁判和技战术等等都要提出很高要求,还是光想想就算了。

管云遥类型特点和左晓桓很相似,凌纪安每次调整阵容,都是对位换人。许复山本来擅打前锋,他的灵巧多变可以与项南形成有效轮换。但项南向以能跑著称,球赛踢到这会儿,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累了,他还活力十足。以全面性来说,项南也还是要高出一筹,留在场上对敌方威胁更大。所以每次换上许复山,凌纪安都让他踢边后卫,这样可以发挥他的速度特点,技术上也比原先的两个边卫要出色。只是许复山在这位置上不太安于现状,显得贪功冒进,防守技术比索震和路峥差远了。也难怪,人家一直志不在此,是你凌纪安硬要他来打这位置的。

趁着一个界外球的间隙,凌纪安示意对手要换人。

左晓桓虽早有预感,但当凌纪安手指指向自己,要自己下场与管云遥完成交接时,心里还是突地往下一沉。

但凡上场比赛的,没有哪个不想打满全场。是输是赢倒在其次,重要的是体现自己价值。左晓桓刚进了球,成为队史第三人,此时正在兴头上。要把他给换下去,的确是有点不讲人情。再说,凌纪安跟他是发小,怎么还净换他不换别人了?

尽管心中怫然不悦,左晓桓还是很配合地走向了场边,与两名队友先后击掌,坐到了替补席上。许复山则换下索震。

管云遥平时神神叨叨的,遇事毕竟爱琢磨。他不像一些替补队员,没得首发就破罐子破摔,队友在场上拼死拼活,他们坐在板凳上事不关己,神游四海。他看出来,靖和中学明明实力占优,攻势却总是磕磕巴巴,是因为团队合作太差。其中的关键,就是有些人得球以后,都是一看二慢三通过,没能让球流转起来。节奏一拖拉,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好使。

因此,他上场以后,得球尽量少盘带,看准队友跑位后就一脚出球。

不得不说,管云遥的判断甚为准确。球队组建时间本就不长,大部分队员脚下活都很粗糙,真要运球过人,跟高手差距还很大。这样的水平还老爱上脚,球能踢得流畅才怪了。

凌纪安、项南都不是特爱粘球的人,凌纪安技术最细腻,上半场连续过人,只因势在必行,只要队友跑位跑得好,他乐意送上妙传项南走的是刚猛简洁的路子,也不喜欢拖泥带水。

管云遥一上场,这个进攻组合就好像上了润滑油似的,生涩碍滞的地方全没了,推进节奏又比刚才快了不少。三人好几次一脚传球,直打得城南中学疲于奔命。

对手越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空当就越多,靖和中学这边,什么长传急攻、短传渗透全都使出来了,几乎是怎么打怎么有。要不是哥几个射术欠精,一场大胜手到擒来。

左晓桓在旁边看得还沾沾自喜,心想若论射门技术,全队显然已无出其右者。又因假期功夫没白费,想想颇觉安慰。浑不知场上局面改观,全因自己下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