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普安郡王赵瑗要见他,赵佐还没有在半个太子面前装腔作势的资本,不得不动身前行。。
不过看吴璘的意思,对方似乎也想让自己去临安城走一趟。
赵佐稍作思考,就明白了吴璘的深层用意。
如果他所料不差,临安之行就算是吴璘对自己的最后考验,只要能顺利通过,以后就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了。
这一点并不难猜,就隐含在赵瑗的这个召见命令里。
朝廷的公文里写的分明,完颜贞入侵之事已经被盖棺定论,摇身一变成了群盗作乱,以至于赵佐的功劳一降再降,到头来就得了个承节郎。
倒不能嫌官小,承节郎虽说排在大宋五十二阶武职官的倒数第二位,区区从九品,终究已是有品官身。
由布衣任官,算是一步登天。
话说回来,当年韩世忠阵斩西夏驸马,生擒方腊,被称之为“万人敌”,如此大的名号,也就被授了个承节郎。
赵佐自忖比起韩世忠还是略有不如的,有对方的先例在前,他对这个封赏并没有什么意见。
可话又说回来,再怎么吹嘘,到底是个刚入流的从九品,普安郡王高高在上,又如何会突发奇想的要见一见他赵佐呢?
再退一步说,赵瑗之所以想见他,总得先听说过此处发生的事情,方才能生出几分兴趣吧!
那他又是怎么听说的呢?
朝廷通报的那个版本,可完全不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力,更体现不出赵佐的本领来。
所以,赵瑗唯一能获取真实情况的渠道,有且仅有吴璘。
方才吴璘还说,赵佐没资格介入赵瑗与赵璩的东西府夺嫡之争。
可吴璘自个身为封疆大吏,虎踞四川,手握全国近三成的禁军兵力,他有没有掺和此事的可能呢?
赵佐心头泛起明悟,既然自己的名字都送到了赵瑗的面前,那吴璘的选择不言而喻。
对方选择了押宝赵瑗。
赵佐抬头偷偷看了一眼吴璘,有些感叹对方的做法。
自家的后台可真是胆大妄为。
边将结交内臣乃是大忌,更不用说交好普安郡王这样的预备储君身份的皇子。
倘若被别人抓住马脚,直接就能安一个谋逆大罪的名头上去。
只能说眼下的历史时期太过特殊,才能让吴璘有了操作空间。
毕竟赵构这样的极品皇帝,实在是罕见,够罕见。
在他手底下的大将,不干点疑似谋逆的事,还真没办法好好生活。
须不见韩世忠这样的天生将种,就因为忠心耿耿,乖乖听话,毫无反抗的交出了兵权解职,现如今只能闲居西湖,做个骑驴携酒的清凉居士。
再看吴璘,将四川上下经营的铁桶一块,形同割据,反倒能继续手握实权,安心做自个的土皇帝,朝廷反过来倒要安抚一二,升他为都统制。
赵官家还得谢谢他呢!
吴璘见赵佐沉默不语,只以为对方内心忐忑,开口宽慰道:“莫要太过担心,临安虽然凶险,我在彼处亦有几位老友,到时候让他们照看你几分。”
赵佐一怔,起身谢过了吴璘的好意。
吴拱也宽慰道:“赵贤弟,临安府不比咱们利州路的这般边郡,那里文风更盛,不重武功,说不定你能更自在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