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可能性不大(1 / 2)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首页

有没有技术员上贼船,李卫民丝毫都不关心。

所谓技术员,要么是新原大学农学院的实习和毕业生,要么是省农科院的正式工。

不管是哪种身份,都是李卫民想要留下的人才。

即便留不在向阳大队,能留在红星公社也不错。

什么,妇女队长亲自上阵,属于搞破鞋?

胡说八道,你情我愿的事情,什么搞不搞破鞋的,真难听!

没人规定,妇女队长就一定不能是单身,红星公社好几个生产队的妇女队长,都是活蹦乱跳的俏寡妇。

一是寡妇不容易受家庭拖累,容易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二就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干脆弄个泼辣的寡妇当队长,省得其他寡妇受欺负。

至于三吗,就只能见仁见智了,什么样的传说都有。

别的生产队不知道,反正李卫民坚信,妇女队长和大队长或者支书之间有猫腻是谣传。

最起码,向阳大队的妇女队长就没有朝自己放电……

呃,好像向阳大队的妇女队长也不是寡妇。

等真正夏收开始的时候,红星公社的人才知道,有一个像李卫民这种牛逼的副主任是怎样一种体验。

远的不说,光是李卫民派向阳集团的机械帮助大家收割,就能羡慕死其它那些公社。

当然,忙不能白帮,机械也不能白用,是要用粮食感谢的。

不过,即便是用粮食当租金,很多生产队也险些争破头。

这年头,不是有钱就能有一切,没有机械,你就是出多少钱都没用!

别说70年代,就是10年后,甚至是再过20年,想要在农忙的时候租一台收割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夏收不光是忙碌,也不仅是劳累,是和上天抢生命!

丝毫都不夸张,从夏粮成熟,到收割,再到晾晒,乃至最后颗粒归仓,完全就是和老天爷的心情赛跑。

夏天的天,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来上一场风雨,半年的劳动成果很可能瞬间就会化为乌有。

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损失过大,说不定命就没了,说是和老天爷争命,丝毫都不为过!

有了机械收割,就能大幅缩短颗粒归仓的时间,也就是减少了损失的风险,说是大幅降低了饿死的风险,一点毛病都没有!

前两年,是红星公社的其它生产队羡慕向阳大队。

今年,成了红星公社所有的生产队都让其它公社羡慕。

人家红星公社咋就出了一个干实事的副主任,咱们公社怎么就没那种好干部?

好在除了向阳大队之外,红星公社其它的生产队生活水平提高得没那么明显,其它公社的老百姓这才没找各自公社领导的麻烦。

……

不管怎么样,红星公社的绝大部分社员,从81年夏收开始,实现了历史性地突破,不用再挨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