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殿下,此番受皇帝嘱托,有两件事要与殿下商议。”杨士奇看着说话不卑不亢,完全就是大人模样的朱瞻壑,不由得心里感叹一声:能有此子,汉王爷当真是好福气!
“晚辈,愿闻其详”朱瞻壑以晚辈的姿态,向杨士奇细心的询问道。
“其一件事:皇上愿意以朝廷现有的船队为媒,赠与世子殿下,请世子殿下给朝廷造新船的时间。毕竟朝廷现在也不容易。”杨士奇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朱瞻壑的表情,但很遗憾,杨士奇并未从朱瞻壑的脸上发现什么有用的情绪来,反而是朱瞻壑伸手示意杨士奇继续说。
“其二件事:受皇上嘱托,请汉世子殿下将那件东西与我看。”这一次,杨士奇终于是从朱瞻壑的脸上看见的差异的情绪,甚至,就连朱瞻壑身后的朱瞻垐也是面露惊讶的表情。
“看来杨阁老并不知道,皇上所说的那件东西是什么呀。请杨大人继续说。”朱瞻壑从杨士奇的话语里就知道,大伯并没有告诉杨士奇让他看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杨士奇神色才会这般的轻松。
“其三件事:直到进门前,我还在疑惑,世子殿下是不是要跟随两位王爷起兵造反了。但进门后,我才知道,是我小人之心了。请世子殿下恕罪”杨士奇并没有因为朱瞻壑的话,有什么特殊的表情来,他只是简单的看了看进门时看见的沙盘,就大胆的推测出,汉世子是要自己开疆拓土!
“杨阁老果然厉害。”对于杨士奇的敏锐,朱瞻壑并不意外,毕竟两朝元老了,还能在永乐皇帝的手下工作几十年,岂是易于之辈?
“那晚辈就一件事一件事的回复杨阁老。
第一件事,朝廷现有的旧船队送来,我可以给朝廷延期一年的时间去造船,这个很合理吧。
毕竟,此事乃是我爷爷太宗皇帝时期,答应要与我的东西,且是给工部下了旨意的。大伯总归不会推翻爷爷的诏书吧?甚至于以后太子殿下继位了,这朝廷欠的东西,他也是要还的。”朱瞻壑的目的就是要船,既然新的没有,拿来一套人员齐全的旧船也不是不可以。所以他很是大方的给朝廷延期了一年的时间。
但朱瞻壑的话,却是让杨士奇心里咯噔一跳。他不知道汉世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汉世子已经知道了皇帝即将驾崩了吗?
“多谢世子殿下体谅,不知可否多延个两三年时间,毕竟,朝廷近期实在是快揭不开锅了。”来之前,杨士奇就已经知道了洪熙皇帝快要不行的消息,所以,考虑到新帝登基,办理大丧,修建陵寝等等事宜,杨士奇虽然心里很是紧张,但还是很是拘谨的想请朱瞻壑多延续几年时间。
自始至终,杨士奇都没有想过船队不给汉世子。
毕竟,这是永乐皇帝时期的事情,还下来诏书的,这就涉及到了皇位法理性的问题了。要是朝廷不给船队,再有心人眼里,就是朝廷罔顾先帝,或者说是现在的皇帝推翻了先帝的旨意,等于是皇帝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皇位合法性。
再考虑到,现在汉王爷还在造反,已经分兵十余万给了汉世子,要是朝廷真的不给船了,这不就是等于把手握十余万精兵的汉世子,推到了汉王爷一同造反的路上了吗。杨士奇赌不起,朝廷也赌不起。
所以,杨士奇从头到尾都想的是拖延时间,最好是等个十年八年的时间后再给,而不是不给。
“杨大人,此事,不是晚辈该考虑的事情,而是朝廷该考虑的事情。
更何况,杨大人就不好奇,皇上让你在晚辈这里,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吗?
或许,等杨大人看了那件东西后,会比晚辈更加迫切的希望,朝廷将船队送到云南过来呢。”朱瞻壑笑嘻嘻的看着杨士奇,那满脸的笑容,不知怎么的,就突然让杨士奇有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
“三弟,去准备一下,一会,我们邀请杨大人去游览一番我大理的湖泊盛景。”看着杨士奇那突然紧张的脸色,一扭头,朱瞻壑对着身后的弟弟安排道。
“是!”朱瞻圻回答的干脆利落,随即转身出门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