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淬火成钢(1 / 2)快穿局女员工首页

特种作战学院的训练比林乔想象的还要残酷十倍。开训第一天,三十名新学员站在操场上,迎接他们的是连续十二小时的体能测试,美其名曰"摸底考核"。

林乔做完最后一个引体向上,从单杠上跳下来时,双臂已经失去了知觉。她的作训服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周围的学员也好不到哪去,个个面色苍白,气喘如牛。

"7号!"教官的吼声从背后传来。

林乔条件反射般立正:"到!"

"有人找你,在接待室。十分钟。"

林乔愣了一下。在这里,她谁也不认识,谁会来找她?带着疑惑,她快速冲了个澡,换上干净作训服,向接待室跑去。

推开门的瞬间,林乔僵在了原地。父亲林建国坐在沙发上,身着便装,却坐得笔直如松。

"爸?您怎么..."

林建国站起身,目光复杂地打量着女儿:"听说你通过了特种作战选拔。"

林乔点点头,心跳加速。父亲从未主动来学校看过她,更别说专程跑到这个偏远的训练基地。

"坐。"林建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旧笔记本,"我有东西给你。"

笔记本很旧,皮质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曲。林乔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用钢笔写着"血狼行动日志",落款是"林建国,1983"。

"这是..."

"我的战场日记。"林建国的声音很轻,"79年战后,我被选入西南军区"血狼"特种大队,执行过十七次边境秘密任务。"

林乔瞪大了眼睛。父亲从未提起过这段经历,她只知道他参加过边境战争。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林建国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膝盖:"我不希望你走这条路。战场...会改变一个人。"他停顿了一下,"但现在你既然选择了,我想这些经验或许对你有用。"

林乔翻开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战术要点、地形分析、任务总结,甚至还有一些手绘的作战示意图。纸张上有些暗色痕迹,像是干涸的血渍。

"爸,我..."

"别急着感动。"林建国打断她,语气恢复了往日的严肃,"特种作战学院的淘汰率超过50%,你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林乔握紧日记本:"我能行。"

林建国盯着女儿看了几秒,突然问:"知道"血狼"是什么意思吗?"

林乔摇头。

"狼群中,只有最坚韧、最聪明的才能成为头狼。"林建国站起身,"而"血狼",是那些即使流血也要带领狼群活下去的战士。"

他走到林乔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是父亲罕见的亲昵举动:"别辜负这个本子。"

说完,林建国转身离开,留下林乔一人捧着那本沉甸甸的日记,心潮澎湃。

林乔把父亲的日记本锁在储物柜最底层,只在每晚熄灯前偷偷阅读几页。那些简洁有力的战场记录,给了她许多启发。

与此同时,学院的训练全面展开:高级战术、爆破进阶、狙击精度、敌后生存...每一门课程都挑战着学员的极限。林乔在体能上不占优势,但她的战术思维和电子技术专长逐渐显露出来。

"下周进行电子对抗演习。"李教官宣布,"红蓝对抗,电子干扰环境下的侦察与反侦察。"

林乔眼睛一亮。这是她的专业领域!回到宿舍,她立即开始研究方案,甚至翻出了大二的电子战教材。

演习当天,林乔被分在红军侦察小组,负责定位蓝军指挥部。战场设置了强电子干扰,常规通讯设备几乎失效。

"通讯全断了,怎么联系指挥部?"同组的王磊烦躁地拍打着无线电。

林乔检查了一下设备,突然有了主意:"还记得老式电报吗?摩尔斯电码!"

她从背包里取出几节电线和一个备用电池,快速组装了一个简易发报器:"干扰主要针对现代通讯频段,低频信号反而能穿透。"

王磊目瞪口呆:"你从哪学的这个?"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林乔咧嘴一笑,"帮我警戒,我试试联系后方。"

十分钟后,红军指挥部收到了清晰的点划信号。凭借林乔的临时通讯系统,红军各小组重新建立了联系,战场态势开始逆转。

更精彩的是,林乔发现蓝军依赖的无线网络存在漏洞。她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干扰程序,通过缴获的蓝军终端注入对方系统。

"这是什么魔法?"张浩看着蓝军指挥所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惊讶地问。

"不是魔法,是科技。"林乔调整着设备参数,"他们的自动化系统有设计缺陷,我只不过...帮他们重启一下。"

趁着蓝军混乱之际,林乔小组成功渗透到指挥所附近。通过热成像仪,他们锁定了蓝军指挥官的位置。

"距离280米,风速4级,湿度..."林乔担任观察员,为王磊提供狙击参数。

王磊扣动扳机,激光模拟系统判定蓝军指挥官"阵亡"。红军大获全胜。

总结会上,李教官特别表扬了林乔的创新思维:"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科技。7号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结合的做法,值得所有人学习。"

会后,李教官把林乔单独留下:"你对电子战很有天赋。考虑过专攻这个方向吗?"

林乔想起父亲的日记中提到的技术侦察任务:"报告教官,我想全面掌握特种作战技能,电子技术只是工具。"

李教官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明智的选择。真正的特种兵不能被某个专业局限。不过..."他递给她一份资料,"下个月的联合演习会有电子对抗环节,你负责红军的通讯方案。"

林乔接过资料,心跳加速。这是她第一次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任务。

联合演习前,学院安排了一次48小时不间断综合训练,模拟敌后纵深作战。林乔被任命为小队长,带领五名队员执行"摧毁敌方雷达站"的任务。

训练区域是方圆五十公里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队员们只带了基本装备和一天的口粮,需要在野外获取其他补给。

出发前,林乔根据父亲的日记提醒,让队员们在鞋里垫上软布以防起泡,还收集了一些干辣椒分给大家——这是日记中提到的小技巧,可以提神驱寒。

前十二小时还算顺利。小队按计划路线前进,避开了教官扮演的"敌军"巡逻队。但在穿越一条湍急河流时,队员刘强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

"你们先走,别管我。"刘强坐在地上,脸色苍白。

林乔检查了他的伤势:"肿得厉害,但不能留下你。"她砍下一段树枝做成简易拐杖,"我们轮流扶你走。"

这样一来,行进速度大大减慢。夜幕降临时,他们才走了预定路程的一半。更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所有人浑身湿透,体温迅速流失。

"找个地方避雨,生火。"林乔下令,同时警惕地观察四周。

他们在岩壁下找到一个浅洞,勉强能挡雨。林乔用防水布和树枝搭了个简易遮蔽所,又设法生起一小堆火。队员们围着火堆挤在一起,分享所剩无几的干粮。

"队长,我们可能完成不了任务了。"一个队员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