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国家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朝堂之上也难得地出现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安稳,对朝廷的信心也在不断恢复。然而,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一直对中原的富庶垂涎三尺。他们见中原刚刚经历战乱和灾荒,以为有机可乘,便集结了大批军队,在边境频繁骚扰,甚至多次小规模入侵。边疆的守将接连传来急报,消息传到京城,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皇帝满脸忧虑地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诸位爱卿,突厥犯边,边疆告急,朕忧心忡忡。如今该如何应对,还望大家出谋划策。”
孙权站了出来,他虽然在之前的党争中失势,但此刻国家面临危机,他也不敢掉以轻心:“陛下,臣以为突厥来势汹汹,我军应先加强边境防御,坚守城池,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突厥,探其虚实,看看能否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萧宇听后,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说道:“宰相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突厥狼子野心,岂会轻易通过谈判罢兵?加强边境防御固然重要,但一味防守,只会让敌军更加嚣张。臣建议,一方面加强防御,另一方面,挑选精锐部队,主动出击,给突厥以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威严不可侵犯。”
两位大臣各执一词,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有的支持孙权的防守策略,认为当前国家刚刚经历动荡,需要休养生息,不宜轻易发动战争;有的则赞同萧宇的主动出击方案,觉得只有以强硬态度应对,才能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
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会让国家再次陷入困境。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任由突厥在边境肆虐,百姓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家的尊严也将受损。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皇帝最终说道。退朝后,萧宇回到将军府,心情沉重。他知道,这次突厥犯边,是对国家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他的一次挑战。他找来谋士李风,商议对策。
“李风,此次突厥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你有什么想法?”萧宇问道。李风沉思片刻,说道:“将军,突厥擅长骑射,机动性强,在草原作战有很大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我们的步兵阵法严谨,兵器精良,且熟悉中原地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突厥军队引入我们熟悉的地形,再利用地形优势和我们的兵力优势,一举将其击败。”
萧宇听后,眼前一亮:“此计甚好。不过,要实施这个计划,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我们要先摸清突厥军队的动向和实力,同时,加强边境军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另外,还要与边境的百姓合作,让他们协助我们传递情报。”
于是,萧宇立刻行动起来。他派遣了多名密探,深入突厥境内,收集情报。同时,亲自前往边境,视察军队的防御情况,并对军队进行了重新部署和训练。他还召集边境的百姓,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形势,鼓励他们协助军队共同抵御外敌。百姓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一时间,边境军民团结一心,士气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