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读完这本手记,郝壬心中也是有些唏嘘。
显然命运给这位仙府主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他修成阳神,下一步便是飞升境,正是成仙有望之时,仙界却莫名其妙的消失。
本来即便是不成仙也无所谓,阳神境修士寿元万载,以后做一位人间仙神倒也可以逍遥快活,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仙界消失的原因,天地间灵气的浓度竟然开始极速衰落下去。
阳神境修士早已经化去了肉体凡胎,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正常人类还是碳基生物,而阳神强者已经可以理解成更高等的能量生物,不食五谷,不惧寒暑,聚则成形,散则成炁,浩劫不死,寿齐天地。
但即便是能量生物,也是需要能量的,这个能量便是灵气。
于是随着灵气浓度的快速跌落,仙府主人连维持阳神的能量都不够了,每一天阳神都在不断的消耗,每一天都在快速滑向死亡的深渊,这种感觉比什么酷刑都可怕。
又因为阳神早已经化去了肉体凡胎,那些通过补充生机来延缓肉体衰老的增寿丹药自然也无法对其生效,万载寿元到头来却是被活活‘饿’死,甚至远不如那些金丹境和元灵境的‘小修士’可以活得更久。
“看来我们猜错了,这位仙府主人并非先秦炼炁士。”一同看完了手记的向意柳开口说道。
“应该是,仙府主人手记上既然用的是隶书,说明隶书才是他的惯用书写方式,而隶书兴盛于汉代,且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至于洞府石门上的秦篆牌匾也很好解释,毕竟崇古的情况在我们现代人中也很常见,就像我们现在一些园林别墅豪宅大院,也爱用古体牌匾。”
“所以先秦炼炁士变大汉炼炁士了?”胡莉莉歪了歪脑袋、
“精确点来说,应该是东汉时期的炼炁士。”向意柳略作思考便判断了出来。
郝壬点头附和道:“如果手记中记录的‘修道百余载’并非是妄言的话,仙府主人确实应该是在东汉早年间出生,随后便潜心修道一百多年,最后经历过黄巾起义,在东汉末年死去。”
他完全赞同向意柳的推断,根据手记中的记录,是仙府主人的故友‘辅汉’创立了道教,那这位‘辅汉’应该是天师府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而和张道陵同姓的小辈,攥取香火之力斩了大汉国运一剑的‘太平道人’,应该就是大贤良师张角,这二位确实也都是东汉时期的人物。
郝壬轻轻敲着自己的脑袋,努力搜寻着记忆中的历史知识说道:
“再准确一点来说,仙府主人应该是东汉早年出生,末年死亡,贯穿了整个东汉时代的炼炁修士,这样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对东汉末年间的各种乱象感到难以置信。
因为他为了修行远离红尘,所印象中的大汉,应该还是早年间东汉刚刚建立不久时的强盛时期,大概是光武中兴或者明章之治。”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胡莉莉则是在心中默默背诵顺口溜,背到‘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时,这才再次插了一句嘴:
“管他是大秦还是东汉,反正也差不了几百年嘛,区别不大。”
“别看只是两三百年,但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历史是个好东西,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我们的悠久历史可以为后人提供许多教训······”
说到这里,郝壬还不忘开个玩笑:
“虽然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教训。不过这次我们的运气特别好,仙府主人恰巧就是灵气枯竭的经历者,可以让我们比较精准的推断一下之前灵气枯竭发生的具体时间。”
郝壬沉吟几秒,摩挲着下巴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