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玄武门之变(六)(1 / 2)大谋谋天下首页

武德九年(626 年),秦王府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关乎生死存亡与社稷安危的谋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尉迟恭满脸涨红,情绪激动地说道:“作为人之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这是上天所授的使命。可如今,祸事马上就要发生,大王却仍旧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便大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不能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说着,他紧握双拳,眼中满是决然。

长孙无忌也连忙站出来,神色凝重地说道:“如果大王不肯听从尉迟恭的主张,事情肯定要失败了。尉迟恭等人肯定不会再追随大王,我也应当跟着他们离开大王,不能够再事奉大王了!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大唐的社稷陷入危险之中,也不愿看到大王您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说完,长孙无忌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坚定。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二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的意见也不是要完全放弃主动,而是要尽量师出有名。总不能给自己扣上个恶名吧?大家且再计议一下吧。我们行事还是要遵循一定的道义和规矩,不能莽撞行事。”李世民心中十分清楚,此举关系到大唐的未来,以及自己和李家一族的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

尉迟恭听后,眉头紧皱,大声说道:“如今大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况且,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现在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形成了,大王怎么能够还按兵不动呢?做大事不拘小节,不能婆婆妈妈地像个女人一样被衣裙裹住了手脚,什么也做不成!如今形势紧迫,稍有迟疑,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啊!”说着,尉迟恭焦急地在室内踱步。

于是,李世民征求李世积的意见。李世积微微思索后,神情凝重地说道:“齐王凶恶乖张,是终究不愿意事奉自己的兄长的。近来听说护军薛实曾经对齐王说:‘大王的名字,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唐字,大王终究是要主宰大唐社稷。’齐王欢喜地说:‘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就易如反掌了。’看这情形,他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夺取太子之位的心思。而且,作乱的心思没有满足,他们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假使这两个人如愿以偿了,恐怕天下就不再有我等立锥之地了。以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如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匹夫的节操,而忘了国家社稷的大事呢!敬德(尉迟恭的字)所言甚是,正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李世民仍然没有决断,李世积又追问道:“大王认为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李世民答道:“是圣人。”李世积接着说道:“假如舜帝在疏通水井的时候没有躲过父亲与弟弟在上面填土的毒手,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饰粮仓的时候没有逃过父亲和弟弟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怎么还能够让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呢!所以,舜帝在遭到父亲用小棒笞打的时候便忍受了,而在遭到大棍笞打的时候便逃走了,这大概是因为舜帝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如今大王面对的局势,就如同舜帝当时的处境,需要当机立断。”

于是,李世民便要命人算卦以卜吉凶。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张公谨从外面进来,看到众人犹豫不决的样子,他眉头一皱,大喝一声:“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而是箭之在弦,不得不发了。成也如此,败也如此,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要停止行动了吗?”说罢,他一把将占卜的龟壳夺过来扔在地上。

此时,李世民、李世积、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秦琼等一众人,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终于定下了行动计划。由于玄武门守卫常和原本是瓦岗军,系李世积旧时部将,便准备由李世积去联系常和,趁李渊召集李世民他们三兄弟议事之机,在玄武门动手一并诛杀建成与元吉。玄武门以内,禁卫军也非召不得入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实现比较有把握地狙杀二人。

其实,也并非秦王府八百卫士都到玄武门去伏击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去了,李世积还是让李世民分出了一百人交由秦琼率领,以保证秦王府的安全。在万不得已,玄武门伏击建成与元吉失手时,将由秦琼护送李世民家眷冲出长安,直奔洛阳。如此安排,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确保万无一失,让李家在长安城内仍有一线生机。一切安排妥当,众人皆神情紧张地等待着关键的时刻到来,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风暴,即将来临 ……

武德九年(626 年),秦王府内,气氛凝重而紧张。李世民深知局势紧迫,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智谋之士的回归刻不容缓,于是果断地命令长孙无忌秘密地将他们召回。

只因此前,李建成心怀叵测,与李元吉密谋道:“在秦王府有智谋才略的人物中,现在在他身边值得畏惧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若能将他们除去或者调离,秦王府的威胁将大大削弱。” 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又联手向李渊诬陷他们二人,言辞颇为恶毒。李渊本就觉得李世民他们三兄弟不和,以为是受了手下幕僚谋士些的影响才致于此,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刻意误导,便有心把他们抽调开。李渊严令外臣不得私交王子,自此,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被调离出了秦王府。当时,只有李世积正在并州驱逐突厥可汗,远离长安,不在秦王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