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风暴前夕】
1944年3月的胶东半岛,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水汽掠过光秃秃的槐树林。李云龙蹲在临时指挥部的沙盘前,粗糙的手指划过青岛外围的等高线地图,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上次战斗留下的火药痕迹。
"三万人对五千守军,看起来是六比一。"参谋长赵刚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煤油灯跳动的火苗,"但鬼子有舰炮支援,岸防工事完备,还有两个中队的零式战斗机随时可以从大连飞来。"
李云龙突然抓起代表日军岸防炮的木质模型,在掌心掂了掂:"这玩意儿才是心头大患。150毫米口径,一发炮弹能掀翻半个连。"他转向默不作声的丁伟,"老丁,还记得太原兵工厂那个德国顾问说的话吗?"
丁伟眼睛一亮:"最坚固的要塞往往从内部攻破。"
指挥部的帆布门帘突然被掀开,侦察连长张大彪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报告!最新情报!"他从贴身的油纸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港务局的内线送出来的,鬼子今晚要换防。"
李云龙一把抓过图纸,在煤油灯下仔细端详。图纸上详细标注着四门岸防炮的精确位置,甚至还有换岗时间表。一个用红铅笔圈出的排水沟入口格外醒目。
"天助我也!"李云龙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代表军舰的小木船跳了起来,"通知各团,凌晨一点准时行动。老丁负责正面佯攻,我带突击队去会会这些铁王八。"
【第二节:幽灵出击】
子夜时分,青岛港西侧的排污口泛着诡异的泡沫。李云龙趴在潮湿的水泥管道里,鼻尖距离漂浮的秽物只有寸许。身后三十名突击队员像一串沉默的壁虎,在污水里缓缓前进。
"停。"李云龙突然举起拳头。前方管道拐角处,一道铁栅栏拦住了去路。栅栏外传来有节奏的脚步声——是巡逻的日军皮靴踩在铁质检修平台上的声响。
突击队员王喜奎慢慢从腰间解下一段铁丝,灵巧的手指在锁孔里拨弄了三下。随着几乎不可闻的"咔嗒"声,铁栅栏无声地开了一条缝。李云龙第一个钻出去,匕首在月光下闪过一道寒光。
岸防炮阵地灯火通明。四门巨炮呈菱形布置,炮管昂首指向黑沉沉的海面。值班的日军士兵正围着汽油桶改造的火盆取暖,三八大盖随意地靠在弹药箱上。更远处,两个哨兵在探照灯的光柱里来回走动。
李云龙数着心跳计算哨兵的巡逻间隔。当探照灯扫向相反方向的瞬间,他像猎豹般窜出阴影,三十个黑影紧随其后。突击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门炮。
爆破手王承柱摸到最外侧的炮位下,借着阴影的掩护检查炮闩结构。他从背包里取出特制的锥形炸药,小心地塞进炮膛闭锁机构。这种由根据地兵工厂特制的炸药,能顺着金属缝隙钻入最脆弱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