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飞硅谷(2 / 2)左先生为何如此抠门首页

想到孙庆南,孙清娜不由心虚地看一眼左庸。要不要共享一下孙庆南的真实人设?

犹豫间,2航站楼已可见。

离飞机落地还有半小时,离孙爸孙妈出航站楼更久。俩人找了一个地上停车位,泊车讲故事。

第二次去美国的时候,算算已经是1999年的夏天了。

1991年初去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时光已经溜走了整整8年。26岁的左庸,带着他当年存下的一万美元,又回来了!

这一次回来,相较上一次,他既有钱,又有人脉,还有阅历。

混在纽约城的老同学拨冗接机,顺便带他逛一次纽约纸醉金迷的曼哈顿区。他笑问他意气风发的同学,是否混入了纽约的中上层?

同学拍拍他的肩,乐呵呵说道,想多了。美国本土中上层精英的儿女们,还混不进纽约的中上层。他在一旁看看热闹、不至于风餐露宿,就满足了。

这位同学笑侃一样的话,却在左庸心中留了下来。他第一次想到,会不会,美国也在走下坡路,像日本一样?

逛完曼哈顿,吃过洋快餐,老同学送他到租车的地方。他租了辆车,慢悠悠自己开回了学校。

美国的公路,基于开车而设计。没有车,有时甚至连一条马路都过不去。只有生活圈在大城市的市中心的人,才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车是生活必备。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就可以自己开车上学,走路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开起车来速度飞快。

不管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不开车,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

为了让自己“有腿”,左庸开着租来的车,去买车。

挑来拣去,发现小货车福特ersar,才是性价比之王。因为绝大多数以车代步的人,首选轿车。

对左庸来说,不走寻常路,是制胜法宝。

就这样,当左庸出现在过去校园同事们眼里时,他开了一辆仅有2个座位、长度堪比小面包车的喷漆斑驳的高个儿小货车。

同事们看到后都笑了,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他们熟悉的左庸!不畏惧别人目光的左庸!毕业后2年半依然没有改变的左庸!

车到了左庸手里,自然别想着美容事宜了。唯一的洗澡机会,全靠天降大雨。

这辆车陪伴了左庸一整年。直到硕士读完。

美国的学制,跟国内不一样。硕士阶段,除非专业特殊,通常为一年制。左庸半年就修完了规定的学分,下半年,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

他非常努力,可惜,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努力就会达成,譬如被招聘。

适合的工作,简历投得差不多了,他仍未得到实力型公司的正面回复。

一位高中同学建议他来硅谷试试运气。

论文答辩过后,左庸本想先去硅谷看看情况,转念一想,自己可没有那么多的钱浪费在路上。于是,干脆等拿到毕业证之后,重来一回本科毕业时的家产变卖,带着留存的行李,飞向从未有机缘去过的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