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更别说拿小厮泻火,贴烧饼或走旱道之类狗屁倒灶的事儿了。
单说路上航程那么久,哥儿来兴致怎么办?带个丫头,总比服孝期跑去青楼寻欢作乐强吧。
“大哥哥,请。”贾蔷伸手示意,让贾蓉先动筷子。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少年船、看工船、盏饭船、秋千船、春水船、卖鱼船子、斋船、蹋船、读书船等等。
是各大勋贵府上,秋季八月份常饮的药酒之一。
贾蔷那边儿也带了一个丫头。
没瞧见,那楼船上挂着白幔和奠字灯笼吗,那是扶灵回乡的“奠船”,谁敢拦?不要命啦。
贾蓉含笑点头,端着酒杯把热腾腾的‘万里春’呲溜一声饮尽。
此刻,船上只他们兄弟两个亲人,彼此相见都很感慨,心头情绪翻腾,说说笑笑从旋梯上了二层阁楼。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大周豪门权贵才能置办起的“坚船”,从迷津渡驶出来,一路畅行无阻。无论商船民船,还是各路插着“旗牌”的官船,都不敢靠近。
“好。”
“不急,等安葬好了老爷,便寻摸一个好女子与你婚配。”贾蓉笑道。
每次读这一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一次,贾蓉南下江南,把梅香也给带上了,方便路上服侍他。
万里春酒,其实唤作“八桂酒”,是蜀地名酒。因桂花盛开在八月,用其汁酿酒,故名“八桂酒”。
******
这段时间以来,贾蓉痴迷研究《宁武方略》,每次翻阅都有新的认知和感受,对行兵打仗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很大进步。
“今儿八月十五中秋团圆节,我们兄弟俩却只得守在这里,多喝几杯又何妨?快把酒烫来。”贾蓉今晚决定大醉一场。
“哈哈,我愿意娶,可哪家闺秀来配我呢?”贾蔷笑道。
舱室里,分了里外两间小厅,古朴雅致,摆着琴棋书画,只比家里也不差了,只是空间略小了些。
“中秋安康。”
瞧见贾蓉从主厅里出来,贾蔷领着丫头‘采薇’,立即行礼问好。
此次扶灵返乡,又不能在半路上靠岸,哥儿们在船上一呆就是数十天,身边不带个丫头服侍怎么行?
不说哥儿们都是被伺候惯了的,身边根本离不开人。
贾蓉含笑点头,旋即回了主厅仓室,脱鞋上了锦榻,捡起一本《宁武方略》开始认真研读起来。
吃着珍馐美馔,品着蜀地名酒,赏着仲秋圆月,又在阁楼上登高望远,俯瞰运河夜景,但见大小船只一盏盏灯笼明亮,宛如星星之火。
南宋孝宗时期,宰相范大成曾担任蜀郡置制使。并将老家石湖(江南某地名)酿制八桂酒的方法传入蜀都,并取名为“万里春”,这款桂花酒就流传下来。
天空中,夜幕笼罩,一轮圆月悬空,望之如银盘。
贾蓉搭乘的这条船,虽然三桅大帆,却比商旅船更精致,共计六层,仓室干净整洁,能容纳数百人,唤作“楼船”。上设母女墙和炮床,插了宁国府的旌旗,所以又叫“官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是的。
有烧天鹅、白炸鸡、烧肉、白煮肉、荔枝猪肉、臊子肉、玉丝肚肺、蒸羊肉、牡丹头汤、蘑菇灯笼汤、银丝糕子汤、烧鲤鱼等。
比如说武职的军政考选,全国上下的军队,基本都要参与。只有漕兵是一个例外,不被列入其中,可谓是真正的“世袭罔替”。
便是漕船兵丁们远远瞧见,也赶紧挥舞旗子放行,让宁国府楼船南下,不敢拦截一步。
贾蔷听了,却敬酒笑道,“原说好今晚不提家里,只欢乐宴饮,大哥哥却来勾我眼泪,快罚酒一杯。”
“走罢。”贾蓉笑着点头,放下书本,穿了靴子,领着梅香出了主厅阁子,来到甲板上,却瞧见贾蔷穿着一身蓝纱,正领着丫头等候他呢。
而贾蔷呢,听了贾蓉的话,原心里就有惆怅,便也跟着多饮了几杯。不知不觉,眼神都迷离了,脸颊酡红,吐着浓郁酒气,仿佛下一秒就要醉过去。
忽然,窗外传来一阵高亢的尖叫声,次第有鸣锣声响起。
“铛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