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2章 总监察使缓出击(1 / 2)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首页

荀彧将给主公的密信稳妥放好。北凉关的军事方案已经在他心中成型,但这只是纸面上的第一步。如何将其变为现实,尤其是在州牧韩明远的眼皮底下,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再次锁起。任命高顺为主将,这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点。

韩明远虽然未必清楚高顺与主公的确切关系有多深,但高顺是主公旧部这一点,在玄州官场并非秘密。直接由州牧府任命高顺去接管边防重镇,韩明远那关就很难通过。

更棘手的是部队的来源。韩明远只知道玄州明面上的兵力部署:州军、各府府军、县军……在他看来,要凑齐近万兵马填补北凉关,必然要从这些现有部队中大规模抽调,这不仅会影响地方防务,也会让他对兵力调动的方向和目的产生极大的警惕。

他绝不会轻易同意将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权,交到一个他本就有所怀疑的“余瑾亲信”手中。

韩明远绝对想不到,主公真正的力量,如同潜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早已渗透在这些“官方”部队之中。

“所以……” 荀彧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关键不在于如何‘说服’韩明远同意调兵,而在于如何让他先‘同意’高顺这个人选。”

只要高顺的任命被确定下来,后续的部队调动,就可以运作了。明面上,可以是从州军、某几个府军中“抽调”,凑出番号和编制。

而实际上,抵达北凉关的,将是高顺将军和他麾下真正的精锐——陷阵营,以及其他伪装成官方部队的主公亲兵。这个过程,需要他荀彧在玄羽城利用别驾的职权和对州府运作的熟悉,精心安排,瞒天过海。

那么,如何让韩明远同意任命高顺呢?

荀彧的目光再次落回狄仁杰的来信,嘴角缓缓勾起一丝了然的微笑。

“怀英送出的这份‘首功’,正是破局的关键。”

韩明远刚刚收下这份天大的功劳,心中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受惠”状态。此刻,由狄仁杰这位“送礼人”,以“平叛功臣”和“边务巡查者”的身份,向他“推荐”一位能够稳定北凉关局势的“得力干将”,韩明远即便心中有所疑虑,也很难立刻驳回。

对!必须让狄仁杰来做这个举荐人!

荀彧不再犹豫,立刻铺开新的信纸,开始给狄仁杰写回信。

信中,他首先赞扬了狄仁杰在北凉关的果决和让功的政治智慧。

接着,他点明了当前的核心问题:北凉关急需一位强力将领和可靠部队镇守,而直接任命高顺会遇到的政治阻力。

随后,荀彧明确指示狄仁杰:“……兄当利用当前有利态势,寻机向韩州牧‘恳切’举荐高顺将军。可言高将军素有勇名,治军严谨,且熟悉边务,乃眼下稳定北凉关之不二人选。务必令韩州牧认可此人选……”

至于部队的来源,荀彧在信中则写得较为隐晦:“……至于所需兵马,待高将军任命落定,弟自有办法于州内‘调度’齐全,确保北凉关防务无虞,兄不必为此费心,只需力促高将军之任命即可。” 他相信狄仁杰能明白他的意思——部队的问题由他荀彧在后方解决,狄仁杰只需完成最关键的第一步:让高顺上位。

写完信,荀彧仔细封好,唤来心腹,低声嘱咐了几句,命其以最快速度送往北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