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关,防御使府。
经过一夜的沉淀,关内的死寂似乎被清晨微弱的光线冲淡了些许。
窗外的风雪果然如狄仁杰所料,渐渐小了下去,但天空依旧阴沉,寒意彻骨。
狄仁杰坐在书房内,手中正展开一封刚刚由心腹快马送达的密信——来自玄羽城的荀彧。他看得极其专注,手指随着字行缓缓移动,原本平静的眼眸中,逐渐闪烁起认同与赞赏的光芒。
荀彧的回信,不仅对他处理北凉关定远军的方式表示了肯定,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关于由高顺将军接任北凉关守将、并以陷阵营为核心重建新军的战略构想。信中,荀彧也坦诚地分析了直接任命高顺可能遭遇的政治阻力,特别是来自州牧韩明远方面的警惕,并明确提出了需要狄仁杰利用当前有利态势,亲自出面“举荐”高顺的策略。
“文若果然深谋远虑,此计甚妙。” 狄仁杰看完信,低声自语,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荀彧的分析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考虑得更为周全。
由他这个刚刚“送”出首功的“功臣”去举荐高顺,确实是化解政治阻力、实现战略意图的最佳途径。高顺的忠诚和陷阵营的战力,也的确是眼下稳定北凉关、将其牢牢掌控在主公手中的不二人选。
狄仁杰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既然认定了这是最佳方案,他便没有丝毫犹豫。
“必须尽快促成此事。” 他心中暗道。北凉关多空虚一日,便多一分变数。
他将荀彧的信仔细收好,略一思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站起身,目光果决。
仅仅通过书信向韩明远举荐,虽然也能达成目的,但终究隔了一层。韩明远刚刚经历北凉关这番“震动”,心中必然还有疑虑和不安。若要彻底打消他的顾虑,增加说服力,让他心甘情愿接受高顺的任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
“备马!” 狄仁杰扬声吩咐门外的李元芳,“我要立刻动身,前往玄羽城!”
李元芳闻声推门而入,有些惊讶:“大人?现在就走?北凉关这边……”
“北凉关暂时交由李存孝将军镇守,有四千余在此,足够应对。” 狄仁杰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果断,“我要亲自去一趟州衙,面见韩州牧。”
狄仁杰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逐渐稀疏的雪花:“有些事情,当面去谈,比写一百封信都更有用。此番举荐高顺将军事关重大,我亲自前往,既显诚意,也便于相机行事,务必让韩州牧点头。”
狄仁杰深知,与韩明远这样的官场老手打交道,一个真诚的态度,一次面对面的恳谈,其说服力往往远超冰冷的文字。
他决定亲自跑这一趟,不仅是为了完成荀彧的嘱托,更是为了确保主公对北凉关的掌控万无一失。
李元芳不再多言,立刻躬身领命:“是!属下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