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章 州牧厅前荐良将(2 / 2)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首页

花厅内,暖意融融,茶香袅袅,但弥漫在空气中的,却是无声的政治角力。

面对韩明远那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敲打的言语,狄仁杰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或不快的神色。

狄仁杰听出了州牧大人话语中潜藏的不满和对北凉关后续麻烦的忧虑,但他并未急于辩解自己的行为,更没有回避责任。

相反,他站起身,再次向韩明远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语气更是诚恳无比:

“大人明鉴,下官此番前来,一是向大人详细禀报北凉关事宜,二来……也是特意向大人请罪。”

韩明远微微一愣,看着狄仁杰这出乎意料的低姿态。

“下官在北凉关,情急之下,手段确有酷烈之处,虽是为根除叛逆,但也确实给大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关防空虚,后续重建等诸多事宜。” 狄仁杰的声音诚挚,仿佛真的在为自己的“鲁莽”而懊悔,“下官思虑不周,累及大人,实感惶恐。今日前来,正是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协助大人解决因此而生的难题,以弥补下官的过失。”

这番话,将姿态放到了最低,主动承认“过失”,又将解决问题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给足了韩明远面子,也瞬间缓和了刚才那略显微妙的气氛。

韩明远脸上的神色果然缓和了许多,他摆了摆手:“怀英言重了。平叛乃是大事,事急从权,本官岂会因此怪罪?只是……这北凉关的摊子,确实不小啊。” 他顺着狄仁杰的话,再次强调了困难。

“大人所言极是。” 狄仁杰顺势接话,语气一转,变得郑重起来,“下官此来,除了请罪,还有一事,便是想向大人举荐一位得力干将,以尽快填补北凉关防御使之空缺,稳定关防,以安北境。”

韩明远抬眼看向他:“哦?怀英有何人选?”

狄仁杰沉声道:“下官以为,靖远府兵马都统,高顺将军,可堪此任!”

“高顺?” 韩明远听到这个名字,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心中立刻就是一动。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似乎……是余瑾那边的人?当初余瑾在玄州时,此人便崭露头角。

一种本能的警惕让韩明远下意识地就想开口拒绝。让余瑾的人去执掌刚刚“空出来”的边防重镇?这不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吗?这不明摆着是余瑾势力在玄州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吗?

然而,不等他开口,狄仁杰仿佛看穿了他的顾虑一般,立刻继续说道,语气诚恳,条理清晰:

“大人容禀。下官举荐高顺将军,绝非私心,实乃从北境安危大局考量!”

“其一,高将军治军之严谨,人所共知。其麾下陷阵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令行禁止,战力强悍。北凉关刚刚经历大乱,人心浮动,正需要这样一位治军严明、能迅速稳定军心、重塑军纪的将领。”

“其二,高将军作战勇猛,尤其擅长防御作战,屡有以少胜多之辉煌战绩。北凉关乃我玄州北部门户,正当用此坚韧善守之将才。”

“其三,” 狄仁杰加重了语气,眼中带着忧虑,“北凉关定远军覆灭,边防骤然空虚,此乃天大隐患!北蛮虽处寒冬,未必立刻南下,但威胁如鲠在喉,不得不防!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尽快选派最有能力的将领前去镇守!”

狄仁杰看向韩明远,眼神恳切:“大人,眼下玄州诸将之中,论守城之能,论治军之严,论临危受命之魄力,高顺将军实为不二人选!唯有尽快提拔高将军,再辅以从各府抽调之精锐,方能以最快速度,恢复北凉关之战力,确保北境万无一失啊!”

狄仁杰这一番话,动之以情(边关安危),晓之以理(高顺能力),将举荐高顺的原因归结于应对“紧急危局”的“唯一选择”,完全站在了“公心”和“大局”的角度,绝口不提其与余瑾的关系。

韩明远听着狄仁杰条理分明、恳切有力的论述,陷入了深深的沉默。